理论+实践解析“IT治理”

韩锋 2019-07-03 浏览量:3598

一、IT治理概述

1.1 何为IT治理

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最大问题,往往不是技术问题,也不是资金问题,而是缺乏科学的IT管理观念。IT领导者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经验和能力,而是缺乏卓越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方法。正因为如此,才引入了"IT治理"这个概念。从定义上讲,IT治理,是指设计并实施信息化过程中,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。其目的是实现组织的业务战略,促进管理创新,合理管控信息化过程的风险,建立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,最终实现IT商业价值。

1.2 IT治理目标

目标1 - IT与组织战略互动

通过研究组织的发展远景、内外部环境、业务策略和管理基础上,形成信息化的远景、信息系统的组成架构、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,以支撑战略规划目标的达成。针对信息系统的支撑硬件、软件、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。这其中的难点在于,需要理解组织的关键目标,才能制定IT战略目标,进而转化为IT治理有效行动。多变的组织战略是不利于IT战略的可持续发展。

目标2 - 有效利用信息资源

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,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,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。通过IT治理可以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职责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,保证投资的回收,并支持业务战略的发展。避免出现投资过大、效果不佳;信息孤岛、无法共享;工程超期、不满足需求等问题。

目标3 - 管理信息化风险

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建设水平,因而IT风险是企业需要关注的。技术迭代越来越快,新的技术不断涌现,如何避免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也是需要从管理角度加以关注的。此外,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个人隐私、数据安全的关注,此类风险也是需要企业重点关注。通过制定信息资源的保护级别,强调关键的信息技术资源,有效实施监控,事故处理。

目标4 -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

企业内信息化建设,需要有个可持续发展机制。不能简单依靠领导命令方式,而转换为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。辅助以绩效评估手段,才可以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。

1.3 IT治理、企业治理、IT管理的关系

这是三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,只有理清三者关系,才能有效推动治理落地。

  • 企业治理:主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管理,包括一系列责任和条例,由最高管理层和执行管理层实施,目的是提供战略方向,保证目标能够实现,追求投资的最大产出比,风险适当管理并合理使用资源等。

  • IT治理:主要关注企业的IT投资是否与战略目标相一致,从而构筑必要的核心竞争力。IT治理要能体现未来信息技术与未来企业组织的战略集成。既要尽可能地保持开放性和长远性,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。

  • IT管理:是在既定的IT治理模式下,管理层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。

1.png

  • 企业治理侧重企业整体规划,IT治理侧重与企业中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,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价值。IT治理应该体现"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中心"的思想,通过合理配置IT资源来创造价值。

  • IT管理关注的是企业信息及信息系统的运营,确定IT目标以及实现此目标所采取的行动;而IT治理是指最高管理层利用它来监督管理层在IT战略上的过程、结构和联系,以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。两者互不可缺,单纯只有IT治理,目标无法落地;单纯有IT管理,则缺乏方向性。

1.4 IT治理理论

COBIT,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

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-ISACA,于1996年推出了用于"IT审计"的知识体系COBIT。"IT审计"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政府部门、企业对IT的计划与组织、采购与实施、服务提供与服务支持、监督与控制等进行全面考核与认可的业界标准。作为IT治理的核心模型,COBIT包括34个信息技术过程控制,并归集为四个控制域:IT规划和组织、系统获得和实施、交付与支持以及信息系统运行性能监控。

ITIL,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

一套被广泛承认的用于有效IT服务管理的时间准则。1980年以来,英国提出和完善了一整套对IT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体系,成为ITIL。2001年,英国标准协会在国际IT服务管理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以ITIL为核心的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。ITIL是一套详细描述最佳IT服务管理的丛书。它是一种公共框架、最佳实践框架、服务质量是ITIL的核心。但ITIL只说明了要做什么,没有说明如何去做,企业应根据需求去参照ITIL框架进行IT服务管理的建设,而不应追求大而全;并且ITIL不是一个理论模型,而是一个最佳实践库。

ISO/IEC17799,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体系

2000年12月,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有关信息安全的国际标准ISO17799,这个标准包含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认证两大部分,是参照英国国家标准而来的。它是一个详细的安全标准,包括安全内容的所有准则,由十个独立的部分组成,每一节都覆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区域。它以"计划、实施、检查、行动"模式,将管理体系规范导入机构或企业内,以达到"持续改进"目的。

PRINCE2

是一种对项目管理的某些特定方面提供支持的方法。PRINCE2描述了一个项目如何被切分成一些可供管理的阶段,以便高效地控制资源的使用和在整个项目周期执行常规的监督流程。PRINCE2的视野并不仅仅限于对某个项目的管理,还覆盖了在组织范围对对项目的管理。

二、IT治理实践

2.1 前提条件

明确目标

IT治理活动与企业治理过程相结合,并有企业领导的参与。IT治理专注于企业目标和战略,使用技术提高业务水平,并满足业务需求的足够可用的资源和能力。

组织架构

成功的IT治理首先需要有一个明晰的IT治理组织架构,并且组织机构中的各个部门(包括人员)都有明确的角色和相关职责的定义。

治理流程

IT治理流程是保证企业的相关部门采用合理的步骤进行IT治理活动。制订相关流程和规范并有效实施。它应是根据企业需求出发并落实责任到人。

管理制度

IT制度是将日常的流程进行固化并形成对企业的规范,需要每个员工都加以遵循的一种措施。同时提供必要的手段,进行监督管理,最终形成一种控制的环境或文化。

2.2 治理模式

目前主流的IT治理的组织模式有:专制管理模式、联邦型管理模式、分散管理模式三种。

2.png

专制管理模式

  • 由IT部门或某强势业务部门管理项目投资、建设和维护。IT治理决策完全由该部门负责。

  • 其主要优势是成本导向型架构,能较好管理IT资产和系统,长期来看能够节约IT成本。

  • 其主要问题是决策过程中业务部门不参与,因此响应速度较慢,缺乏创新。

  • 适用于追求短期利润的公司,所需的IT行为在追求低的业务成本上高度标准化。

分散管理模式

  • 由各业务部门独立负责项目投资、建设和运营,IT治理的策略由部门自行决定。

  • 其优势是业务部门开发能力,IT人员能理解业务流程并参与系统建设,对业务部门的需求响应更为及时,创新能力增强。

  • 其主要问题是业务部门战略和整个企业战略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,IT资产不能共享,长期来看会导致成本上升。

  • 适用于新成立的公司或研发类的公司。他们是以收入增长作为成功的度量标准,所需要的治理机制也很少。

联邦型管理模式

  • 由IT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进行IT管理,各自负有明确的职责。IT治理决策由多部门在衡量各种影响因素之后做出。

  • 其主要优势是IT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进行IT决策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前两种模式的缺点。

  • 其主要问题是对资源的管理和协调难度增加,需要很强的协调能力,而且不能完全保证成功。

  • 适用于致力于利润的持续增长与业务创新的公司。他们的IT准则是强调流程、系统、技术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共享和重用。他们引入联邦型治理机制,以处理全公司范围内的控制和局部控制之间的矛盾。

2.3 流程管理原则

IT治理流程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在跨业务部门的流程中顺利完成IT业务的操作,是完整的、可见的,并且是可管理的。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:

  • 流程设计的目的是要创造价值的,所以必须剔除所有的无价值的环节。

  • 高价值的流程是流程设计的重点,这样才能集中企业有限的管理资源产生最大的回报。

  • 流程是持续的,需要不断创新的,而不是重复的整理历史。

  • 只有明确的责任人,才能保障流程每个环节的顺畅流转。

2.4 管理制度原则

  • 制度的制定要职责清晰、流程明确,在事前可以使员工对工作心中有数,事中可以使工作流程顺畅,事后有问题可以追求责任。

  • 应首先考虑在影响面大或涉及部门、员工多的工作中建立工作制度,逐步增加和完善,形成覆盖信息化工作的各个方面、各个阶段、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。

  • 成熟规范的工作流程可以逐步转化为制度加以固化,成熟的制度可进一步上升为IT管理标准。

作者:韩锋

首发于公众号《韩锋频道》,欢迎关注。

◆ ◆ ◆  ◆ 

发现文章有错误、对内容有疑问,都可以通过关注宜信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(CE_TECH),在后台留言给我们。我们每周会挑选出一位热心小伙伴,送上一份精美的小礼品。快来扫码关注我们吧!

末尾引导1.png


发现文章有错误、对内容有疑问,都可以通过关注宜信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(CE_TECH),在后台留言给我们。我们每周会挑选出一位热心小伙伴,送上一份精美的小礼品。快来扫码关注我们吧!
分享硬核IT 专注金融